一个包子的标准是什么?在湖北华鼎团膳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的面点加工间里,80g的包子皮儿由全自动机器自主生产,六比四的皮馅比包子要经过精确称重才能放入成品盘、包子的醒发时间要根据季节来量身定制。“对于订单,我们当天接、当天做、当天发。”华鼎团膳面点烘焙负责人赖晁洋正为食品科技学院大一学生仔细讲解。第一次来到这样的操作间,很多还未接触过实操环节的学生十分好奇,听得也十分仔细。赖晁洋介绍,包子的标准化生产和个性化定制,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多便利和可能。“针对不同企业面对的群体不同,我们也可以调整皮馅比。”赖晁洋带着学生从面点加工间走出,左手就是食品打包发货的物流口。
“没想到一个包子居然还有这么多学问。”“我的专业原来是这样的,以后的工作挺有科技感的。”现场学生纷纷感叹。据华鼎团膳董事长李清华介绍,看着普通的包子,实际上是由企业和我校8位博士教师一起研发的,目前已经研发出了鲜肉、韭菜鸡蛋、梅干菜等8种口味,正逐步投向市场。
这是一场专业实践教学,也是校党委书记孟武康新学期的“开学第一课”。学生们参观结束后,孟武康邀请李清华也加入这堂特殊的“开学第一课”。李清华是我校94级烹饪专业学生,毕业后创立华鼎团膳,现有2700余名职工,为170多家企业、政府单位、学校等提供团膳餐饮服务。李清华以“老学长”的身份欢迎大家的到来,从自己创业的经历出发,讲解了餐饮行业的快速发展。孟武康向学生提出问题:面对餐饮行业的快速发展,如何用科技来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预制菜产业学院建立后,如何用专业让预制菜更“地道”?孟武康介绍,去年,我校与华鼎团膳共同建立了楚菜预制菜产业学院,是我校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地方经济的重要实践。带大家来到一线生产车间,感受食品行业的“脉搏”,希望大家把专业学习与行业发展、社会需求结合在一起,推动食品产业向营养化、科技化、绿色化转型,以创新驱动破解产业难题,让“荆楚味道”既承载文化底蕴,又符合现代健康理念,为湖北打造“食品科技强省”贡献武汉商学院力量。
(编辑 张思渊)
(图片 雷蔻紫)